江西南昌的李女士,去年网购了件新中式旗袍,最近刷到帖子说“商家拿寿衣充旗袍卖,活人穿单扣,寿衣用双扣”,她赶紧翻出旗袍一看——好家伙,居然有8个扣子配资指数官网,还全是双数!这一下,她直接慌了神。(素材来源:8月27号,观威海报道)
一、旗袍变“寿衣”?这几个细节太吓人
先给大家捋捋来龙去脉。李女士本身是旗袍爱好者,衣柜里囤了不少。去年她在网上刷到件新中式改良旗袍,款式好看、价格也合适,就果断下单了。当时试穿觉得合身,就收进了衣柜,没多想。
直到前几天,她刷到条网友爆料,说有些不良商家缺德得很,把寿衣改改当普通新中式衣服卖,还特意提醒:“活人穿的衣服一般是单扣,寿衣才用双扣,而且寿衣面料软塌塌的,不修身。” 帖子里配的寿衣图,居然和她那件旗袍的扣子排列、面料质感有点像。
李女士心里一紧,赶紧翻出那件旗袍仔细查:
扣子数量:从领口到下摆,一共8个盘扣,全是双数(2、4、6、8),而她其他旗袍的扣子都是单数(3、5、7);
面料质感:特别软,贴身穿一点版型都没有,完全撑不出旗袍该有的曲线;
设计细节:胸口的扣子轻轻一解就开,根本不像日常衣服的牢固设计,倒像网上说的“寿衣方便穿脱”的特点。
展开剩余76%这几点全对上“寿衣特征”,李女士越想越怕,赶紧去翻订单想找商家理论,结果发现店铺早就关了,客服也联系不上。无奈之下,她只能把旗袍扔了,还特意提醒大家:以后买旗袍,千万别只看图片,细节一定要盯紧!
二、法律说了算:商家这么干,到底违不违法?
很多人可能会问:这到底是商家不懂传统,还是故意坑人?从法律角度看,这里面藏着不少门道,咱们普通人必须搞清楚,免得以后吃亏!
1. 先看“知情权”:商家必须说真话
根据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第8条,消费者有权知道自己买的商品“真实情况”。如果李女士买的“新中式旗袍”,真的是寿衣改款或者按寿衣设计做的,那商家就犯了一个大错——隐瞒商品真实用途和设计来源,这直接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。
简单说,商家不能“挂羊头卖狗肉”。哪怕商家不是故意卖寿衣,只是不懂“单双扣”的传统,只要没把商品的真实属性(比如设计依据、适用场景)说清楚,导致消费者误买、产生心理不适,消费者就有权要求退货,甚至追究责任。
2. 再看“欺诈”:故意坑人要“退一赔三”
如果商家是“明知故犯”——明明知道这是寿衣设计,却故意当成“新中式旗袍”卖,还不在详情页说明,那性质就更严重了,可能构成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第55条里的“欺诈行为”。
一旦认定是欺诈,消费者可以要求“退一赔三”:比如李女士花200块买的旗袍,不仅能退200,还能让商家再赔600;如果赔偿金额不足500,就按500算。不过可惜的是,李女士现在联系不上商家,维权难度会大一些,但如果能保留订单记录、商品照片、聊天记录这些证据,还是可以向电商平台投诉,甚至向法院起诉试试。
3. 平台也有责任:不能当“甩手掌柜”
这里还要说一句,电商平台不是“旁观者”。根据法律规定,平台有义务审核商家资质和商品信息。如果平台没尽到审核义务,让这种“模糊销售”的商品上架,导致消费者受骗,平台可能要承担“连带责任”——简单说,李女士找不到商家,也可以要求平台帮忙维权,甚至要求平台赔偿。
三、网友吵翻了:是忌讳还是想多了?
李女士把这事发到网上后,评论区直接炸开了锅,两派观点吵得特别凶:
支持李女士派(觉得商家缺德):
“太吓人了!这不是膈应人吗?谁愿意穿个沾忌讳的衣服啊,商家就算不懂传统,也该做点功课吧!”
“这就是故意的!现在国潮火,就拿寿衣改款骗钱,欺负大家不懂,必须严查!”
觉得“想多了”派(认为是设计问题):
“会不会有点敏感了?单双扣可能就是设计师的审美,面料软说不定是质量差,不一定是寿衣吧?”
“现在很多新中式都改良了,哪还严格按老规矩来?再说年轻人谁懂这些,商家可能也没恶意。”
“退货就行了,没必要上升到‘忌讳’,可能就是个误会,别自己吓自己。”
其实说到底,不管是不是真寿衣,核心问题在于“商家不透明”。买衣服本来是开心事,要是因为商家的疏忽或故意,让消费者花钱买糟心,这就说不过去了。咱们以后买传统服饰,也确实该多留个心眼:看看扣子单双、摸摸面料质感、问问商家设计依据,别等买回家才发现问题,到时候维权都麻烦!
你们怎么看这事?要是你买到这种旗袍配资指数官网,会怎么做?
发布于:河北省融航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