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丨首发于搜狐号:小陈茶事
丨作者:李麻花
《1》
有茶友来问,无焙火岩茶能不能买。
这位茶友听了某位茶掌柜天花乱坠的描述,一时间真把无焙火岩茶,当做岩茶中清新脱俗的那一类,心动不已。
正准备点进链接一举拿下时,看到评论里有人直言:“这不就是毛茶吗?”
于是心生顾虑,悬崖勒马。
茶友聊到这里,还不可置信地又问了一句:“毛茶也能当做成品茶来卖吗?”
李麻花回道:“当然了”。
展开剩余84%利益驱使下,做旧茶都能卖得风生水起,更何况不焙火的毛茶。
评论里的那位茶友说得没错,无焙火岩茶就是毛茶。
这样的岩茶,抛弃了岩茶的核心工艺,太过粗糙。
失去了岩茶的精髓,根本算不上真正的岩茶,所以不建议茶友们买。
“焙火”之于岩茶的作用和意义,不是可以随意抛弃的。
《2》
焙火的存在,不是为了改变岩茶本质,而是为了让它在原有的基础上,向更高处升华。
首先,焙火能为岩茶驱除青涩味,凝聚起茶香。
还未完成制作的毛茶,会带着一股青涩的气息,香气并不成熟。
炭火烘焙后,这些不成熟的青味会被驱散,茶叶本身的品种香,以及后期产生的工艺香也将在焙火后凝聚起来。
多种香气相互缠绕,成为一个整体,扎根在完成焙火的岩茶中经久不散。
焙过火的岩茶,香气是踏实的、有韵味的、香水交融的。
而未经焙火的毛茶,乍一闻香气或许是高扬的,细品却品不出什么层次。
空洞虚浮、香不落水,才是无焙火岩茶的真实写照。
其次,焙火能为岩茶带来更浑厚的滋味和汤感。
焙火过程中,毛茶内浮躁的苦涩味物质会遇热升华。
苦涩味物质少了,茶汤自然就更甘醇柔和了。
焙过火的岩茶,汤感也会比毛茶绵柔许多。
反观那些没焙过火的毛茶,不仅茶汤的水感重,香气浮在表面,口感上也带着粗糙的青涩感。
甚至,由于毛茶内含有某些尚未完全转化的物质,喝多了还有可能上火。
不焙火的岩茶,香气、滋味,没有一处比得上焙过火的茶。
即便是焙火程度偏轻的轻火茶,也能与无焙火岩茶的品质拉开明显差距。
《3》
除了风味的升华之外,焙火与否,也决定了岩茶的储存时间。
焙火的核心,就是通过高温,将茶叶内部多余的水分蒸发掉。
未经焙火的岩茶,含水量是很高的。
不焙火就直接上市,茶内质必定要被多余的水分子损耗。
这样的岩茶,不仅会失香失味,也很容易变质。
基本存上两三个月,就会生出明显的酸馊味,口感也变得沉闷。
而经过焙火的岩茶,水分被蒸发后,茶叶性质变得稳定。
在适宜的仓储环境下,存放时间可以延长到2-3年。
是焙火的工艺,让岩茶有了与时间对抗的资本。
与白茶这类能久存的茶叶相比,两年不算长,但已经是多数岩茶的极限。
而不经焙火的毛茶,压根经不起时间考验,如镜花水月般,转瞬即逝。
《4》
爱喝岩茶的茶友,大抵都听过那一句,“无焙火,不岩茶”。
事实也正是如此,没有经过焙火的所谓“岩茶”,严格来说只是半成品。
不焙火的岩茶,如同白茶不经萎凋、红茶不经发酵。
勉强说来,确实是茶,但显然是工艺有缺陷的劣质茶。
这样的茶,早已失了应有的灵魂与风骨。
那么,为什么仍有茶商要售卖这种品质不佳的半成品呢?
正如前文所说,利益驱使。
直接省略一道关键工序,省的是成本。
岩茶工艺复杂,焙火周期长,直接砍掉焙火的步骤,就可以比其他岩茶更早做完,更快上市。
抢占了市场先机,就有可能博得第一波求新、求早的消费者的芳心。
另外,焙火要建专门的焙火间,要请专业的制茶师,要买大量的炭,成本不菲。
若直接省去这费时费力的一步,茶叶卖出后,能获得更高的利润。
毛茶上市,茶商们只需为它们冠以“清香型岩茶”、“无焙火岩茶”的新颖名号,就有大批不明真相的茶友买单。
把毛茶当成品茶来卖,出卖的是茶掌柜自己的良心,也是岩茶整体的声誉。
《5》
岩茶代代相传的制茶工艺,虽然复杂,但每一步都是为了最终风味的呈现。
焙火,堪称这个过程中,画龙点睛的一步。
岩茶能展现出丰富的香气、醇厚的汤感,少不了焙火的一份助力。
而无焙火岩茶,只是外表体面、灵魂空洞的半成品。
相信没有人会希望自己买到手的茶,是偷工减料的残次品。
所以,下次再看到“无焙火岩茶”,茶友们可别再心动了。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炒股配资首选配资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5000多篇原创文章。
发布于:福建省融航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