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万吨大驱到千公里外的鹰击-21配资天眼,中国海军构建双层反舰火力圈,美军航母作战半径被压缩,西太平洋战局或将彻底改写
中国海军的055型驱逐舰,被西方媒体直接称为“全球火力最强战舰”。
原因之一,就是它的“终极武器”——鹰击-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。
美国海军情报局在最新出版的《舰艇识别手册》中,干脆把055列为CG——导弹巡洋舰,与“提康德罗加”级并列。
连编号都写上了:CG-101 Nan Chang。
要知道,美国的CG定位一直是航母战斗群的“核心护卫”,在战术体系中地位极高。
这意味着,美国已经不再把055当作普通驱逐舰看待,而是直接对标它自己的巡洋舰级别战力。
055的吨位,足以支撑这种地位。
展开剩余80%这是一艘排水量超过一万吨的常规动力水面作战舰艇。
比俄罗斯的“光荣”级巡洋舰大,比美国“提康德罗加”级也大。
而且,055是真正的全新一代战舰——不是冷战老船翻新,而是从零开始自主设计、建造。
它的心脏是4台燃气轮机,总功率15万马力。
有人打了个比方,这相当于1.5个铁臂阿童木同时发力。
在这股动力支持下,055能高速巡航、快速机动,为大规模作战提供坚实平台。
它的“眼睛”,是“海之星”双波段四面大型相控阵雷达。
这种雷达同时具备S波段和X波段工作能力,既能远距离搜索空中目标,又能精确锁定小型高速目标,比如反舰导弹或隐形飞机。
而它的“拳头”,就是那套112单元大口径垂直发射系统。
这套垂发系统的口径比美军“阿利·伯克”级的大一圈,直接让055有了“兼容冷热发射”的能力。
冷发射可以装红旗-9远程舰空导弹,也能装鹰击-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。
热发射则能装鹰击-18反舰导弹等。
鹰击-21是055的王牌之一。
它采用冷发射——导弹先被弹射出垂发单元,升空后再点火加速。
这种方式能减少发射瞬间的热冲击,延长舰艇武器系统寿命,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隐蔽性。
从外观上看,鹰击-21有着长径比较大的双锥体结构,头体分离的机动再入战斗部,四片可折叠弹翼。
但它真正的杀伤力,在于飞行性能。
射程超过1000公里,飞行高度60~100公里——这是大气层边缘的临近空间。
在这里,它可以近似滑翔飞行,并进行长距离机动突防。
最大关机点速度可达10马赫,末端突防仍能保持4~6马赫。
这意味着,一旦锁定目标,防御方的反应时间只有几十秒。
而且,鹰击-21不仅能打海上的大目标,对岸打击同样致命。
它背后,是一整套岸基—太空—空中—海上—水下五位一体的侦察、目标指示和指挥体系。
在这套体系的支持下,鹰击-21能发挥全部性能,实现最大毁伤率。
平台的灵活性也极高,未来不排除空射、岸射版本同时存在。
从技术路线看,鹰击-21是世界首款舰载反舰弹道导弹。
它采用头体分离的机动再入战斗部,这让突防能力远超俄、伊、也所谓的“高超音速”导弹。
中国的“高超音速”概念,是指5马赫以上速度,在距地20~100公里的临近空间长时间高速机动飞行的精确打击导弹。
这里面包括火箭助推可分离机动再入飞行器(MaRV)、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(HGV)、以及吸气式超燃冲压发动机等多种形式。
真正的高超音速导弹,必须满足几个条件——高升阻比、高初速、强机动、强生存,还能快速响应远程打击需求。
鹰击-21正是按这些标准设计的。
它与射程600公里、亚超结合的鹰击-18,共同构成了中国海军的双层反舰火力圈。
外圈是鹰击-21,千公里外封锁海面;内圈是鹰击-18,饱和打击穿透防线。
对于美军航母战斗群来说,这种火力组合的威慑力是致命的。
因为航母打击群必须在作战半径内运作,一旦被迫在1000公里外就进入被打击区,它的战术运用空间将被极大压缩。
美军的防空系统,如“宙斯盾”+SM系列导弹,虽然性能强大,但面对10马赫机动突防目标,拦截概率依然堪忧。
特别是当鹰击-21从多方向、多平台同时发起攻击时,航母战斗群可能在几十秒内面临“防不胜防”的局面。
而055大驱不仅仅是发射平台,它本身还是舰队防空、反潜、对陆攻击的中枢。
它能与052D驱逐舰、054B护卫舰、以及航母、综合补给舰等组成完整的海上作战体系。
在未来的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战场上,055+鹰击-21,已经成为破局美军海上优势的重要组合。
这不是一艘舰的胜负,而是中国海军全链路作战能力的集中体现。
如果说“提康德罗加”级是冷战时代的海上堡垒,那么055就是新时代的信息化、体系化“海上长城”。
面对这样的对手配资天眼,美军再想用航母自由出入近海,将不再轻松。
发布于:安徽省融航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